战高温、斗风雨、防溺水 襄阳公安“三维防线”守护群众平安度夏
热浪酷暑,暴雨突袭,暑气与汛情交织,溺水隐患暗藏……进入夏季以来,面对酷暑“烤”验、风雨挑战与水域风险,襄阳公安民警辅警化身“多面手”,在高温下坚守岗位,于暴雨中筑牢堤坝,用科技织密防溺网络,以三维守护模式,为群众平安度夏撑起一片晴空。
迎着热浪坚守服务一线
8月6日下午3时许,骄阳如火,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管所的车检通道上已排起了长队。车队最前端的机动车查验岗上,民警张迎杰正在仔细查验车辆。虽然岗位上也安装了遮阳棚,但他身上的警服早已湿透。
“发动机号码、车架号码、轮胎规格等都要认真检查,不能忽略任何一个细节。”张迎杰打开待检车辆的引擎盖,一股热浪扑面而来,不等热浪散去,张迎杰便俯下身子。
车辆在排队待检时,一般已经在烈日下等了一段时间。停下熄火后,不仅引擎盖被晒得滚烫,发动机温度也很高,贴身作业极易被烫伤。“等一等车温当然能降下来,但如果每辆车都等一等,那群众就得多等很久,所以车子烫手也得上。”张迎杰说。
就在这样的“烫手”岗位上,张迎杰和同事们干劲火热、汗如雨下,身上的制服湿了又干、干了又湿。
车辆查验一般每辆需要5分钟左右,对存在问题的车辆则需要10分钟以上。张迎杰平均每天都要查验数十台车辆。
“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。温度越高,我们就越要有克服‘烤’验的决心。”张迎杰说。
冒着暴雨筑起“藏蓝堤坝”
近日,谷城县多次遭遇强降雨,部分地区出现大暴雨,多条道路和居民家中出现积水。谷城公安以雨为令、闻“汛”而动,及时救助受困居民及车辆,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。
8月6日晚,谷城县庙滩镇一带暴雨倾盆,局部累计雨量超100毫米。庙滩镇万家营村一名78岁的独居老人担心房屋被大雨冲垮,于是向警方求助。
接警后,庙滩派出所民警迅速赶至现场。由于老人所住房屋地势较低,积水相当严重,水最深的地方已经没过膝盖。雨势迟迟不减、道路泥泞湿滑,民警当机立断,蹚着水将老人背到警车上,送往村委会安置。
随后,民警和村干部又冒着雨逐户查看村民受灾情况,将住处存在安全隐患的村民转移至安全地带。经过3个多小时紧急抢险,所有受灾村民都得到妥善安置,无一人落下。
据统计,截至8月9日12时,谷城公安机关组织警力全时驻守辖区20个重点区域及相关路段,共救助群众45名,救援车辆12辆,排查清除隐患37处。
筑牢防溺水“智能屏障”
“您好,您已进入危险水域,请照顾好身边的未成年人。”近日的一个傍晚,在襄州区西湾公园亲水平台,带着孩子康康(化名)消暑散步的市民张先生刚走下台阶,耳边就传来广播提示音。十几秒后,张先生的手机收到了短信提醒:“您的孩子康康在西湾公园水域玩耍,请及时劝离。”
给张先生广播提示和短信提醒的,是襄州区智能化防溺水平台。近年来,襄州公安积极深化部门联动、科技赋能,多措并举筑牢辖区防溺水“智能屏障”。
2022年,襄州公安联合政法委、教育等部门率先在湖北省探索建立智能化防溺水平台,在全区14个易发溺水事故点位,部署智能感知摄像头、一键报警设备等设备。平台在水域外围设置30米宽的电子围栏,对电子围栏内人脸信息进行比对并触发警告,再通过短信提醒、电话提醒、现场劝离等方式进行干预。
一方面,平台通过前端设备向区、镇综治中心传输实时画面;另一方面,平台经教育系统接入全区10万余名在校中小学生基础数据,并与其监护人信息相关联。一旦发生情况,平台会自动联系未成年人监护人、学校老师、村(社区)值班人员。
智能化防溺水平台运行以来,定时播报宣讲防溺水知识3000余次,给家长发送预警短信14000余条、拨打电话14000余次,平台监控水域实现溺亡事故“零发生”。
既要智能“防护”,还要智能“出击”。在日常防溺水工作中,襄州公安注重引入无人机、U型智能遥控救生圈等高科技装备,完善“人防+物防+技防”立体化多元化防线。
在襄州区双沟派出所辖区的唐白河水域周边,记者看到,该所使用无人机对河道沿岸、浅滩、隐蔽水体开展精准巡防,实时回传人员活动、水域环境高清画面,同时通过喊话器循环播放安全提示,对群众野钓、野泳等行为进行远程劝阻。
“下一步,我们将持续深化智慧警务实践,增加辖区智能系统与科技设备的覆盖面,有效监控全区重点水域,发动群众同步开展线上线下宣防,全面筑牢防溺水坚实防线。”市公安局襄州区分局相关负责人说。(来源:汉水襄阳 记者:黄金晶 | 通讯员:周胤伍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