银发相伴 童心向阳
每到暑期,双职工家庭不免为子女托管问题犯难。面对商业托管机构的高额费用,社区爱心托管班如约而至,更令人感动的是总有一群银发志愿者聚集于此。
这些阅历丰富的爷爷奶奶,充分发挥各自特长,化身为守护“朝阳”的银发“园丁”,在社区构筑起志愿服务的“爱心磁场”。
五年坚守 温情相伴
“发挥作用,服务社会,就是我们新时代新老年最美的模样!”8月初,董家台社区为期一个月的爱心托管班圆满结束,中原街道老年学校常务副校长吴金萍在微信朋友圈写下了这句话。
这句话的背后,是该校银发志愿者团队5年如一日的坚守。
2020年起,中原街道老年学校开始组织银发志愿者团队参与该社区“爱心托管班”项目。5年来,先后有30多人加入这个团队,他们不畏酷暑,充分发挥自身特长,为孩子们提供义务托管服务。
中原街道老年学校银发志愿者给孩子上课
每天8:30准时到岗,直到最后一名孩子被家长接走后才默默离开,已成为他们的工作常态。
5年时光转瞬即逝,银发志愿者们用日复一日的坚持诠释奉献精神,赢得了社区和家长的一致好评。
今年8月初的一天,当银发志愿者周清、唐海英、贾菊香走进教室时,墙上的温度计显示38℃。她们已连续三年参与暑期托管服务。
而像吴红梅、杨菊英这样坚持5年全勤的志愿者,在这个团队中还有不少。
银发志愿者们不断创新课程内容,丰富孩子们的暑期生活。今年新增的啦啦操课上,中原街道老年学校舞蹈教师严丽波带领孩子们举着彩球跳跃旋转,晶莹的汗珠顺着他们的发梢滴落。
手工贴画课上,银发志愿者马秀梅鼓励孩子们大胆想象,放手创作。在她的引导下,孩子们用灵巧的双手贴出心中向往的奇妙世界。银发志愿者阮红则自己掏钱为孩子们买西瓜、唐诗小画本等。
“共享奶奶”传爱心
7月25日,鱼梁洲经济开发区暑期彩虹行动公益培训班圆满落幕。
结业仪式上,明珠路社区为孩子们准备了书包、文具盒等纪念品。孩子们稚嫩的脸庞上,绽放着纯真的笑容。
据了解,该公益培训班采用“社区搭台、党群社团联动、专业教学+‘五老’宣讲”的创新模式,为辖区留守儿童及困难家庭、双职工家庭子女提供暑期托管服务。其中,“共享奶奶”成为最大亮点。
该公益培训班的举办,不仅解决了部分家长的后顾之忧,还让退休老人老有所为,实现了“一老一小”的代际互助与温情传递。
“共享奶奶”教孩子们剪纸(左为王崇华,右为刘子莲)
折纸课上,“共享奶奶”刘子莲与“五老”志愿者王崇华耐心指导孩子们折五彩纸船。“奶奶你看!我的小船会飞啦!”“奶奶,我的船能漂到外太空吗?”20双小手高高举起五彩纸船,奶奶们眼含笑意,轻抚孩子们的头说:“咱们的小船啊,载着梦想能到任何地方!”
市老年书画协会剪纸分会的陈德才和邹金荣则采用“理论+实践+创作”的沉浸式教学,向孩子们传授剪纸技艺,带领他们体验非遗魅力。
家长们对该公益培训班的举办赞不绝口。“既解决了我们双职工家庭的暑期看护难题,又让孩子们从爷爷奶奶身上学到了奉献精神,上了一堂生动的成长课。”一位家长感慨道。
据了解,鱼梁洲经济开发区暑期彩虹行动公益培训班已连续举办7年,累计服务青少年200余人次,成为广受好评的公益品牌。
未来,鱼梁洲经济开发区将进一步整合资源、完善模式,持续擦亮这个公益品牌。
余热生辉暖社区
这份由银发力量带来的温暖,早已跨越暑期,化作城市肌理中永不熄灭的星火。
年过九旬的抗美援朝老兵鞠万坤,为昭明小学、长虹路小学的孩子们讲述战争岁月。他的故事如同钥匙,打开了历史的大门,让红色基因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。
襄城区老年大学教师刘宗俊,年近八旬仍背着手风琴奔走于顺安山社区、长虹社区、滨湖社区及襄城区老党员红色驿站,义务开办“音乐养生”公益课堂。
中原街道老年学校朗诵教师唐霞,带领30多名银发学员连续3年到樊城区“老街坊智慧颐养中心”开展敬老活动。
铁路社区“铁心”志愿服务队的朱长晋,年过七旬仍坚持为高龄老人疏通下水道,背八旬老人下楼晒太阳,用小本记录邻里温情。
这些银发志愿者在社区治理中描绘出温暖画卷。他们的晚年因奉献而丰盈,社区也因这些“不老松”的守护而变得更温暖。(来源:襄阳晚报 全媒体记者朱月皎 通讯员曾荆荆 廖光学 文/摄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