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家庄爽记一品论坛,楼凤宫网论坛网,深圳佳丽-春风阁,深圳蒲友品茶论坛94场

老河口丝弦代表性传承人余家冰:弦音袅袅 古韵新声

来源:襄阳文明网  责任编辑:胡俊卿  时间:2025-07-01
  夏至,阳光穿过窗棂,洒满了湖北省老河口市老年大学的丝弦教室。讲台上,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老河口丝弦代表性传承人余家冰手抚琴弦。 

  轻拢慢捻间,一曲《高山流水》如清泉般淌出,时而急促,时而缓慢,穿过炎炎夏日,带来一丝清凉。 

  丝弦如人,每次演奏,均可展现不同的情感,值得一辈子思考和探索。余家冰今年81岁,9岁开始学习老河口丝弦,她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这项民间音乐。 

  上世纪50年代,每逢傍晚,余家冰家几十米外的巷子里,总会传来丝弦悠扬的琴声,她日日倚门静听。闲暇之余,年幼的余家冰拿起笛子,学着丝弦的曲调,独自吹奏起来。 

  你从哪里学的?弹琴的老人发现后,细细询问,发现这个小姑娘颇有音乐天赋,决定收她为徒。 

  老河口丝弦源自河南,有400多年历史,与当地文化融合后,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。与北方曲调的铿锵有力不同,老河口丝弦典雅清秀,婉转悠扬。余家冰说。 

  因为热爱,即使是寒冬腊月,手指冻得红肿僵硬,余家冰仍坚持每日练习弹奏老河口丝弦。手指按在琴弦上,钻心地疼,奶奶心疼得直掉泪,多次劝阻我,可只要听到这琴弦声,我就忘了疼痛。余家冰笑着说,就这样,她掌握了大多数老河口丝弦的演奏曲目。 

  由于老河口丝弦的古曲用的是工尺谱,师父在教余家冰时,也是口传心授,这给老河口丝弦的传承和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。 

  曲随人走,如果没有新的徒弟来传承,这项技艺可能就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。担心老河口丝弦后继无人,余家冰决定将工尺谱逐步转译成现代简谱。 

  转译曲子,犹如翻译语言,要想精准,需细细琢磨。我们要逐句对着脚踏风琴校音,晚上睡觉都想着怎么记谱。余家冰说,转译第一首曲子,她就花了3个多月。渐渐地,余家冰将老河口丝弦的工尺谱转译成了3本简谱,收录了100多个曲目。 

  除了内容的创新发展,余家冰对老河口丝弦的演奏古筝也做了改进。 

  我学的时候古筝只有15弦,后来我加了3根弦,成18弦筝,扩展了音域,使老河口丝弦表现力更强。余家冰认为,当时这样的创新,让古老的艺术更好地适应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,也能更好地传承下去。 

  弹奏了老河口丝弦70多年,余家冰对它的热爱仍如少年之时。每周三下午,她都会准时出现在老年大学的教室里;每周五下午,她都会去小学给孩子们上老河口丝弦传承课。 

  我不仅会教他们演奏,也会给他们讲丝弦经典曲目背后的故事,传承好老河口丝弦的文化内涵。余家冰清楚地记得,有个孩子跟她说,听着丝弦就像看到了古诗里的山水,这让我倍感欣慰,这说明传统文化正在年轻人心中扎根。(来源:人民日报) 

操作选项

  • 字体大?。?span id="xp8jdh3p8o" class="ztd">大 
  • 宽屏阅读:切换
  • 打印文本:打印

专题集锦

  • 未标题-3.jpg
  • 微信图片_20241127172255.png
  • 微信图片_20241127165414.png
  • 微信图片_20241127171259.png

分享

靖宇县s4t988| 邵武市qif294| 金昌市4an629| 平罗县ue4393| 育儿fae43| 淮北市nyb863| 襄汾县w5t959| 娄底市ohm557| 汉中市3zm832| 邛崃市ks3653| 广水市cwi383| 松滋市i3s907| 奇台县gdw279| 旺苍县3ry315| 珠海市nz319| 沅陵县oze831| 富阳市vb4348